醫砭 » 古今方劑大全 (9270方) » 三物茵陳蒿湯
醫 砭 沈 藥 子 流感.腸病毒.各種病 毒型感冒.中醫比西 醫更精緻.無毒.有效 中醫治異位性皮炎 茵陳蒿9克 梔子9克 石膏30 克 上藥先用水800毫升煎前二味,煮取400毫升,去滓取汁;再將石膏以猛火燒令正赤,投藥汁中,沸定取清汁,分兩次服。自覆令週
醫宗金鑒 : 6-御纂醫宗金鑒卷一
方歌 九一丹醫疔破後,根除用此把膿搜,〔火段〕石膏對黃靈藥,清熱生肌患自瘳。 29 又方:霹靂火組成:鵝卵石燒紅,安鐵杓內,杓安桶內,以醋淬石,令患者將患處覆桶上,厚衣密蓋,勿令洩氣,熱氣微再添紅石加醋淬之,瘡頭及腫處,使熱氣熏蒸至汗出,其毒減半。
中醫古書 醫述
近世多用火淬砭刺,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,此屬外因,火淬為當。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,屬不內外因,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。然刺之無血,不可救也。(《張氏醫通》) 脈候 凡証類太陽寒熱,其脈或長或短,時大時小,忽有忽無,如祟脈者,即為痧証。
博客來-神農本草經讀
二卷,《景岳新方砭》四卷,《傷寒論讀》四卷,《金匱讀》四卷,《醫約》二卷,《醫訣》三卷,雖依類立言,義各有取,要其闡抉古經之旨,多與此書相發明,暇日余將遍讀焉。 嘉慶八年歲次昭陽大淵獻皋 …
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: KR3e0084 神農本草經疏-明-繆希雍
002-1a] 欽定四庫全書 神農本草經疏卷二 明 繆希雍 撰 諸病應忌藥總例 補氣 人參 黃耆 二術 人胞 紅鉛 溫補 [002-1b] 人胞 紅鉛 白膠 鹿茸 巴㦸天 人參 黃耆 二術
終於有人將基礎中醫精要寫成了武俠小說! (#可參考第8樓之閱讀 …
7/9/2020 · 自從小弟懂些中醫知識後,看中醫門診都會再三注意所領的藥方組合。常聞“藥是三分毒”,多吸收些醫療知識即可明辨藥之毒性,才不致如新聞所提因不明瞭“硃砂”,“鉛丹”而亂服誤用。 2020-08-10 22:02 #158 0 引言 連結 回報
博客來-備急千金要方
今世醫工,湯散未辨,宜其多說異端,承疑傳謬。按湯法咀為各切如麻豆,散法治篩為治擇搗篩。卒病賊邪,須湯以蕩滌;長病痼疾,須散以漸漬。此古人用湯液,煮散之意也。後世醫工,惟務力省,一切為散,遂忘湯法,傳用既久,不知其非。
[ 地府判例 ] 十殿文判,勇筆王奇謀主著
判為註成命象,受醫累誤投藥石,磨苦體軀,一則果報,再則亦了因緣。 以上是為案例,可見世人一生言行,俱是種因之根,願謹而填之。 冥府七殿文判唐 降 詩曰:仁義全無德不彰。輪迴因果自偏長。 須知處世心腸善。福報必然澤可揚。
中國古代怎樣防疫?
人類的發展史,就是一部與疫病作鬥爭的歷史。在科技發達的今天,抗疫尚且不是容易的事,古人如何應對疫情?其實,老祖宗面對疫情也頗有一套。瘟疫在中國史料中早有記載,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記載:「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,四時皆有癘疾。
習 醫 錄: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
彭子益 診脈,須先定六脈的整個大體。切不可先注意關脈怎樣,寸脈怎樣,尺脈怎樣。先診整個大體,診出大體是陽虛是陰虛。陽虛者脈氣潤,陰虛者脈氣枯。潤者,無論何病,慎用陰寒藥。枯者,無論何病,忌用陽燥藥。又要診出虛的程度如何,方能決斷用藥。處方定藥要在指頭未離開脈時決
【2006古老的中基課】節錄.其之二:經方退化.復興簡史 @ Leaking information from Uncle JT …
所以在清朝的很好的醫家叫徐靈胎,就作了本《醫貫砭》,就是罵《醫貫》這本書,說「怎麼可以這樣子搞? 」,其實徐靈胎會作《醫貫砭》也是有道理,因為每次有養火為主的流派出現時,都會遇到這樣子的問題:某一類型的治療方式被強調成一黨獨大,所有其他的處理法全部都被忽略掉。
甘麥大棗湯 酸棗仁湯|愛食網|甘麥大棗湯 酸棗仁湯
甘麥大棗湯 酸棗仁湯。甘麥大棗湯成分大棗,其別名壺,木蜜,干棗,美棗,良棗,紅棗,干赤棗,膠棗 茯苓湯,鱉甲煎丸,當歸生薑羊肉湯,半夏厚樸湯,厚樸七物湯,茵陳蒿湯,茵陳五苓散。找到了甘麥大棗湯 酸棗仁湯相關的熱門資訊。
備急千金要方
備急千金要方 – 中醫/中藥療法, 唐.孫思邈, 9789863460282 加入24h購物車 運送及其他說明 寄送時間: 臺北巿6h到貨(試營運) 全臺灣24h到貨,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。 全年無休,週末假日照常出貨。
本草綱目 : 序例下
醫者不得余法而反誣之,哀哉﹗如引涎漉涎,取嚏追淚,凡上行者,皆吐法也。 熏蒸,渫洗,熨烙,針刺,砭射,導引,按摩,凡解表者,皆汗法也。 催生,下乳,磨積,逐水,破經,泄氣,凡下行者,皆下法 …